福州配资官网平台,这座常常被低估的省会城市,实际上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。之前,我并没有意识到福州是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的。作为一个可以窥见中国近现代史的城市,福州蕴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、严复翻译《天演论》、林旭参与戊戌变法、林觉民写下《与妻书》……这些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历史人物,许多都与福州紧密相连。这让我不禁好奇,为什么福州能培养出如此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?福州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?
01. 福州与闽江的深厚关系
福州的街道名称往往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,而这些水流大多指向的是闽江。对于福州来说,闽江的重要性几乎可以用“救命之恩”来形容。
展开剩余80%几千年前,福州所在的地区大部分还被水覆盖,闽江流经这里,不断带来上游的泥沙,在江河的冲积作用下,福州平原和沙洲小岛逐渐形成,福州城也因此出现在地图上。可以说,福州是依赖闽江而生的。
福州地处三山环绕之地,一面临海,山多田少,资源相对匮乏,为了生存和发展,福州人只能向海求索。
这里的榕树常见,树根仿佛伸向地下,牢牢抓住大地,给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感觉。这种树的生命力正像福州人一样,坚韧不拔、拼搏向上。
自汉代起,福州人便开始航海,闽江的水流不仅连接了福建的内陆,还直接通向大海,福州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。凭借着闽江,福州逐渐孕育出一批敢闯敢拼的闽商,他们利用这条水路开辟了自己的商业天地。
福州的历史有着它的高光时刻,特别是近代历史。1840年,英国通过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,闭关锁国了几百年的中国被彻底唤醒。鸦片战争后,根据《南京条约》,福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。
当时,罗星塔作为世界公认的海上航标,在航海图上被标记为“中国塔”,远洋水手只要看见这座塔,就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中国。许多爱国志士从这里启程,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,他们带回了新的知识、技术和思想,推动着国家的进步。
02. 福州船政局的建立
闽江水量丰沛,虽然流域面积不及黄河,但水量却是黄河的1.2倍。福州马尾一带水深江阔,非常适合停泊大型的战船。
因此,1866年,左宗棠上奏朝廷,在福州的马尾设立了船政局,制造蒸汽船。当时,制造蒸汽船是非常新颖且困难的任务,左宗棠在奏折中提到此举的艰难,称这是一项非常之举,甚至遭遇了不少的阻力和批评。
尽管如此,福州船政局最终成立,并且不仅仅是一个造船厂,它还涉及到教育、造船和海军训练等多个领域。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、第一支近代海军、第一艘铁甲战舰、第一架水上飞机以及第一艘铁木合构船,这一切都从零开始,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。
参与船政局建设的,不仅仅是左宗棠一人,还有胡雪岩、沈葆桢等人,他们的共同努力,如同星火点燃了这片土地。后来,严复等一批人也加入其中,像邓世昌等英雄在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,所有这些事迹汇聚成了历史的光辉。
当时,船政局培养的许多学子被派往国外留学,这是他们时代的难得机会,也是充满悲壮的决心。因为他们知道,远洋留学不仅是一次求学之旅,更可能是一次生死未卜的冒险。船政大臣吴赞诚曾鼓励这些学子,期望他们从洋人那里学到技术和知识,归来后能为国家效力,尽管路途遥远,但他们依然充满信心和决心。
这些学子最终将“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”的思想带回中国,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他们曾沿着闽江远航,开阔眼界,带回了新的理念,最终在各自的领域内,为中国的崛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03. 福州见证中国近代的风云变迁
回望历史,我们可以看到,当时的那些人物虽然未能预见到国家的未来走向,但他们仍不顾艰难险阻,投身国家的复兴事业。他们怀着“为国为民,决不虚度此生”的信念,勇敢地尝试着,哪怕是面对失败和牺牲。
尽管历史的进程中,福州的海军在多个战役中遭遇失败,如1884年的马江海战和1894年的甲午海战,但他们在失败后展现出的勇气和精神,依然令人敬佩。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,福州的水师依然坚守阵地,展开旗帜,表明了不屈的民族气节。即便失败,也无愧于历史,这种精神,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力量。
如今,百年的风云已成历史,但福州仍屹立在闽江之畔。福州不仅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变迁,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坚韧与勇气。这座城市的内在火焰未曾熄灭,依然在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向前探索、奋勇向上。
如同郭鹤年等一代成功商人,福州在外界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奋斗前行,他们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也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百年前的波澜壮阔,如今已成为历史的印记配资官网平台,但心中的信念与动力,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燃烧。正如那句名言所说:“天下英雄出我辈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今日亦复如是。”时光流转,福州依旧在历史长河中,永远铭刻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英勇身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升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